当前位置:首页-文章-职业成长-正文

在 AI 的环境下,如何寻找 AI 相关工作并成功拿到 offer

关注启职鹿公众号
张特拥有在深圳的工作经历,后赴瑞典上学,现于北欧从事 AI 相关工作。他分享了在 AI 环境下找工作并获 offer 的方法。建议在热爱且擅长的领域选择细分人群和需求痛点制作简单产品或服务,这能体现对 AI 的热情、快速学习能力及性格优势。还介绍了选择领域、收集需求制作项目的具体方式,以及通过做视频写博客、精准投递等获取面试机会的策略,旨在助力他人求职。

我之前在深圳的字节跳动和一家手机企业有大概六年多的工作经验。30 岁的时候,我选择辞职来到瑞典上学,现在在北欧从事 AI 相关的工作。

今天早上天气非常好,阳光洒进屋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件事,其实这个稿子我在五六月份就写好了,但一直偷懒没发表。不过这件事对大家可能很有价值,那就是在 AI 的环境下,如何寻找 AI 相关工作并成功拿到 offer 呢?

今年五六月份的时候,我面试了大概十家左右国内外做 AI 大模型和应用出海的公司,其中九家我都拿到了 offer。虽然我有两年空窗期没在互联网大厂工作,但 90% 的面试通过率我觉得还是挺高的。从五六月份到现在这四五个月的时间里,我把这个方法分享给了身边的一些同学,他们用这种方法也找到了不错的工作机会。所以,我特别想把面试过程中做得比较好的部分分享给大家。这个思路我从来没在网上看到其他人分享过,这也是它如此有效的原因,它能让你和其他面试者拉开很大差距。

面试的关键要点与核心方法

首先,我们来想想面试过程中大家觉得最难的部分是什么。有些人觉得面试官提的问题很难,但从我面试别人以及自己面试的经历来看,其实我每提一个问题,并不期望面试者给我一个完美的答案,很多问题甚至没有正确答案。我只是希望听到面试者能逻辑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这个答案有一定说服力,能打动面试官或者未来要合作的部门同事。这种情况下,完全靠临场发挥和即兴表达很难做到完美。

不过,依靠我们过往的工作经历、看过的书、做过的项目,是可以给出更高质量回答的。但在面试场景下,还是难免会有遗漏,很难当场给出能完美体现自己思考和能力的回答。

所以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个方法,能让你把面试中可能被问到的所有问题,都变成可以提前预知并准备答案的。简单来说,就是在你非常了解和热爱的领域里,选择一个非常细分的人群和需求痛点,尝试去做一个产品或者服务。它可以很简单,只有一个功能,只能做一件事,但这样一个最小可行产品(MVP)能让你在面试时吸引面试官的全部注意力。

对于 AI 行业来说,这个行业很新且变化迅速,与其讨论和 AI 相关性较低的过往工作经历,不如直接探讨你正在做的 AI 项目以及你对它的思考。同时,这也满足 AI 公司招人最看重的三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是对 AI 的热情。你为什么想在这个时候投身 AI 行业呢?是因为行业热门想赚更多钱,还是急需找工作,又或者是自身对 AI 充满好奇,想要探索呢?

第二个要点是快速学习能力。如果你关注行业新闻、新产品变化以及研究论文发布,就会发现这个行业更新周期非常短、速度非常快,所以你需要具备高效且持续的学习能力和方法。

第三个要点是稳定性,以及你的性格与团队的融合度。这一点会在面试过程中,通过与你的不断沟通,从你的谈吐举止来判断。

我建议大家做一个属于自己的项目,哪怕它非常简单,因为这能充分体现上述三点。如果你有一个或多个自己的项目可以聊,

第一,你不用言语就能体现出对 AI 的热情,因为你用行动证明了。

第二,展示了快速学习能力。每个项目就算简单,可能也需要一两周,大一点的项目可能要一两个月完成,这就向面试官证明了你有能力在快速学习的过程中,完成软件从开始到结束的全流程开发。

第三,锻炼了应对问题的能力,让你变得更加自信。因为在做软件的过程中,你会遇到很多问题,用户、同学朋友也会提出质疑,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你构建了一套应对问题的方法。而我认为,在面试表达、谈吐中体现出的思考的自信,是面试官和公司非常看重的特质之一。

这里要强调一下,我说的自信是带有谦卑和学习心态、有说服力、有底气的自信,不是盲目自大。大家一定要区分开。

打造个人项目的具体步骤

我们再来看面试流程,通过这个方法,你可以把原本被动、不可预知、不可控的一个小时面试,变成聊自己最熟悉的话题和问题,向面试官展示和分享自己的成果。接下来,我想详细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找到自己擅长且细分的领域,在这个领域做些什么,以及最终获得工作面试邀请。

(一)选择热爱且擅长的领域

首先,选择一个你热爱、了解并且擅长的领域,这是最重要的环节。无论你是否有工作经验,方法都很简单。你可以关注行业中的领跑者、独角兽企业,看看它们在最近的访谈、播客、采访文章中,有没有透露未来的计划,或者对未来的想象,比如它们认为一年之后行业会发生什么。

在这个大方向下,选择一个自己热爱的小众需求去探索尝试。最好你选择的事情和这些大公司的业务有一定相关性,这样当它们更新模型迭代时,可能会让你的产品变得更好。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不要给自己设限,不是所有 AI 应用都必须以省钱、省时为目的,一些有趣但看似没什么实际意义的项目也值得尝试,这能体现出你的有趣个性。比如,我前段时间在 Reddit 上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项目,它的功能是用户把每顿吃的饭拍张照片上传到平台,平台就能根据大模型判断预测每天大概放屁的数量,以及在某个时段放屁的时间。

我一直对图像、视频以及人机交互多模态互动感兴趣,尤其是针对创作者群体,因为我自己也做视频、发视频,所以我之前和目前关注的项目都和这方面相关。

(二)收集需求并制作项目

确定了框架和方向之后,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在网络如此便捷的今天,我们可以在家收集世界各地关于某件事情的强烈痛点和需求。比如我经常逛 Reddit,它和国内的贴吧类似,在上面大家会讨论很多关于完成某件事的诉求,也有人通过 AI 的方式开发软件来满足这些需求。

同样,评论区也是收集用户需求的好地方,像各大电商平台热门商品的评论区,看看大家喜欢商品的哪些方面,不喜欢哪些方面,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说不定你就可以做一个国内版的用户需求收集器。去年我做一个项目的时候,对某个领域了解非常有限,但在做项目的大概一个月时间里,我不得不去看各种教程和论文,了解其原理和技术上限。

在这个过程中所收获和学习到的知识,远比花 9.9 元买一本 AI 产品经理入门或面试指南要有价值得多,而且这都是免费的。我们制作的演示版本(Demo)和最小可行产品(MVP)不需要非常完美,只要能实现一个功能、跑通一两个流程就行。如果面试官想看,你可以投屏演示给他,并且要让面试官知道,只要投入更多时间、精力和资金,这个产品还能变得更好,有这样一个对未来产品的规划就足够了。这也是 OpenAI 最早期的研究员 Andrej Karpathy 在他的优质频道上最推荐大家的学习方式,即以项目的方式学习和理解新事物。

如今,借助像 ChatGPT ,DeepSeek这样的工具,通过自然语言交流就能完成代码编写、UI 设计,还能进行部署和交互测试,做项目的成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低。

获取面试机会的策略

当我们有了小产品、小 Demo 之后,如何获得面试机会呢?这也是我和其他同学分享经验时,他们遇到的最大难题。相比海投简历,我现在更推荐大家通过做视频、写博客的方式,分享自己在 30 天或 7 天内完成小 Demo 的全过程,包括确定需求、发现问题、产出解决方案、制作产品、收集用户反馈并优化软件。如果你有 20 多个 AI 相关、不同场景的小尝试、小 Demo,以及和用户测试沟通后收集到的行业洞察,那你会成为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候选人。这里说的 “海投”,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量投简历,而是把自己的成果发布在社交媒体上,让更多人看到。

国内外可能有所不同。在国外,大家可能更习惯用领英(LinkedIn)或者邮件的方式。只要能找到对方招聘官的直接联系方式,比如邮箱、领英账号等,一定要好好利用。邮件开头简单介绍自己是谁,正在做什么;第二句说明自己正在做的项目是什么,项目中哪些内容和对方公司感兴趣的方向相关,然后附上项目文档,文档里详细介绍项目的背景、服务群体、和用户沟通的发现以及行业洞察等信息。

在国内,通过邮箱和领英沟通不太方便,所以我更推荐大家直接线下参加活动。如果有行业大佬或者你心仪公司的人参加科技活动,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你都要积极参与,尝试和他们建立联系。同样,简单做个自我介绍,说明你在做的东西和他们公司相关,并把项目文档发给他们就可以了。

总结与展望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全部内容。我觉得做好这三点,也许你就能拿到面试机会,最终拿到 offer。就算没拿到 offer 也没关系,这些项目经历是别人夺不走的知识、经验和能力。

说不定通过做这些项目,你还能赚到钱,甚至创业成功呢。谁都说不准,希望今天的内容能给大家在面试和找工作过程中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

本文“在 AI 的环境下,如何寻找 AI 相关工作并成功拿到 offer”为本站原创作品,发布者:鹿小编,其版权均为启职鹿所有。
严禁任何未经授权的转载行为,若需转载,请与service@qizhietd.com联系并取得授权确认后。请清晰标明文章来源出处以及原作者署名,共同维护良好的创作环境。
同时,启职鹿诚邀您加入我们的平台,共享您的见解与思考,携手促进职场技能的提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