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那些事儿:决策、选择与适应的深度剖析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大家总会遇到职业天花板,在想要突破却又难以突破的时候,会感到十分煎熬。这时,大家可能会萌生出跳槽的想法;或者当在某个领域做得非常出色,很多公司都想邀请你加入时,你可能会接到跳槽邀约电话。此时,不可避免地会面临 “该不该走”“应不应该留” 的问题。那么,到底该如何跳槽?跳槽之后又该如何度过空降兵的最初三个月呢?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应该跳槽呢?通常,我会给咨询我的朋友这样的建议:我一般会问他们两件事。第一,是不是已经到了 “生无可生” 的状态,比如老板比自己还年轻,从目前情况来看,短期内没有上升通道。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在百度工作,做到最厉害可能也就是二号人物,但李彦宏才 50 岁,他不太可能把核心位置让给别人,他可能还会继续领导公司很久。如果你做到了 CEO(首席运营官)或高级部门负责人的角色,那么可能就只能选择创业、做投资人或者跳槽了,这就是 “生无可生”。
第二,是否 “动无可动”,即只能一直做同一件事,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十年可能都要重复做,这样很容易产生惰性,个人也会逐渐贬值,难以获得职业上的晋升。所以,当处于 “生无可生”“动无可动” 的状态时,才可以考虑跳槽。
跳槽分为主动跳槽和被动跳槽。主动跳槽是因为自己觉得 “生无可生”“动无可动”,所以主动寻找新机会;被动跳槽则是有人邀请你跳槽,比如腾讯挖你从百度过去,或者新创的小公司想挖你,承诺给你更高的职位,原本是经理,到新公司可以做总监。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跳槽,都需要进行分析,判断在这个时间点是否适合跳槽。
对于主动跳槽,我建议大家要慎重考虑机会,尤其要注意时间。一般不太建议在七月份以后跳槽,我更倾向于春节后选择新机会。
原因有两点:
第一,如果在六月份以后跳槽到新公司,到年底可能无法享受很多公司的双薪等福利,也很难遇到年底加薪,这样会损失不少收入;
第二,年底很多公司都在进行业务冲刺,新员工很难融入并发挥作用。除了时间,还有一个重要标准:不能上台阶的跳槽尽量不要考虑,要么能让自己职位提升,要么能学到新本事。另外,“换岗不换行,换行不换岗” 也很关键。
对于被动跳槽,也就是有人挖你时,要考虑对方给出的条件是否让你心动。通常,如果两家竞争激烈的公司挖你,你要关注他们给出的工资情况。如果薪金超出行业标准的 30%,就要谨慎考虑。这可能有多种原因,是因为你确实能力出众,还是公司急缺人,亦或是仅仅把你挖过去当作打击竞争对手的手段?千万不要仅仅因为这 30% 的高薪就轻易跳槽,不然可能会陷入困境。
接下来谈谈跳槽时如何选择公司。如果是主动跳槽,理想的情况是从一个好公司跳到另一个更好的公司。但我发现,很多人跳槽时却从好公司跳到了不太好的公司,这会让人很痛苦。常见的跳槽情况是 “从大到小跳” 或者 “从好到强跳”。“从大到小跳” 是指从规模较大的公司跳到规模较小的公司,比如你所在的公司年营业额 100 亿,而另一家公司年营业额 40 亿,他们想发展到 100 亿,就会希望招聘有经验的人,这时可能就会选择你。
“从好到强跳” 则是从一个不错的公司跳到更强的公司,比如从 58 同城跳到腾讯。在选择公司时,要注意不要选择短期内有重大人员变动的公司,因为这意味着公司可能处于内部矛盾激烈的状态;也不要选择短期内遭受巨大挫折的公司,此时公司士气低落,团队人心惶惶,作为空降兵,很容易成为炮灰。大家肯定希望到一个风平浪静、氛围良好的公司,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
在面试环节,无论是主动跳槽还是被动跳槽,很多时候不是直接去公司面试,而是先和猎头或主管负责人在咖啡厅等地沟通。这时,要观察对方对这个岗位以及对你的重视程度。我在 2003 年时,腾讯通过猎头邀请我去深圳面试,当时见到了腾讯的 COO 曾李青,还有综合市场部的总经理周小明以及其他同事和猎头,共五人一起交流。从交流过程中,我能感觉到他们对这个岗位的迫切需求,同时也对腾讯有了一定的了解,只是当时我不想离开北京所以没有选择腾讯。
当年阿里也联系过我,但我同样因为不想离开北京而拒绝了。从面试过程中与对方的交流,能看出公司对你的态度,大家肯定希望去一个重视自己的公司和岗位。同时,要判断找你的人是你的上级还是平级,以及他们找你的真实目的,是真的需要你,还是仅仅为了内部平衡才招聘外部人员。如果是后者,进入公司后可能会面临很多问题。所以,选择公司时,考察老板也很关键。
谈工资也是跳槽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如果对方给出的工资超出行业标准 30%,可能存在风险。
那么,什么样的工资比较合理呢?一般来说,比现在工资多出 20% 以上,并且在行业标准的 15% 左右比较合适。行业标准是有一定范围的,就像公司融资时,几家风险投资机构给出的估值相差不会太大,顶多在 5% 左右,因为有一个相对公允的标准。
大家不要想着因为跳槽工资就能翻番,这种想法不切实际。比如我有个朋友跳槽,原来工资是 27000 元,新公司给他 45000 元,他没征求别人意见就准备接受。
我的一位做 HR 的朋友就提醒他,45000 元的工资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可能会打破他原本悠闲的生活状态,而且很多隐形福利和收入可能会减少。后来他算了算,觉得另一家给他 36000 元工资的公司更好,最后选择了这家。如果选择 45000 元工资的公司,很可能三个月到六个月就会离职,会非常难受。所以,跳槽时选择什么样的公司、老板,以及如何谈工资都非常重要。
前面讲了很多跳槽的心法和策略,接下来谈谈跳槽之后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要处理好和老东家的关系。跳槽后,大家和老东家往往还处于同一个行业或从事类似岗位,所以要注意以下几点:不要把老东家的工作素材、数据资料、行业机密等像张松献图一样交给新公司,以此来换取新公司的认可,这样做不仅不讨好,还会被人看低;不要急于撇清和老东家的关系,更不要随意抨击老东家,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当别人询问时,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就好,因为你不知道背后的复杂关系。总之,要做到不泄露机密、不随意评价,日后好相见。同时,如果老东家的创始人对员工跳槽有看法,认为是 “背叛”,你要尽量寻求他们的理解和谅解,至少不要和他们成为敌人。
到了新公司,作为新人,大家头上是有光环的,别人对你也有所期待。但要知道,新人在新公司的蜜月期最多只有三个月。第一个月大家认为你需要适应环境,第二个月会给你一次表现的机会,第三个月就是最后的考验。
所以,到了新公司,不要只盯着存量工作,而要注重做增量工作,因为公司请你来是希望你创造新的价值;也不要一上来就想做大事,制定三年、五年规划,要先从小事做起,争取每周都能做出小成绩,和创始人、上级以及公司建立信任关系。我在给小公司做顾问、担任面试官时,遇到一上来就谈几年规划的人,都会直接否定,因为在不了解公司的情况下谈长远规划,不切实际。只有先融入公司,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在公司能做出成绩,往往不是因为能力有多强,而是对公司足够了解。
所以,跳槽之后,处理好和老东家的关系,顺利度过在新公司的前三个月,非常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