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35岁职场危机:从打工者到创业者的职业规划与出路

聊一聊职业发展中每个人都很关心的一个话题,那就是职场的35岁危机。作为一个打工人,你们未来的出路到底在哪里?首先,这或许会颠覆绝大多数人的认知——打工的尽头并不一定是去创业,但这可以是主动或被动的选择。这是一个高度竞争的时代,和几十年前已经截然不同了,根本不存在所谓稳定的职业生涯。虽然创业成功的概率很低,但仅靠打工也往往没有光明的未来。父母那一代靠打工或许还能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而在我们这一代人里,如果只是打工,在35岁到60多岁这段漫长的时间里,你很可能会一无所获,甚至长期贫困。打工的出路变得狭窄,而创业则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这就是这个时代给年轻人出的难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35岁职场危机是怎么产生的。本质上,35岁职场危机其实是劳动力价值的贬值。这种现象并非近些年才出现,而是长期存在的。如果回到几十年前,我们会听到一个词叫做“40,50人员下岗问题”。国企改制让铁饭碗消失,许多国企变成了民营企业,自负盈亏以追求利润和生存,于是大量的劳动力被剥离出企业,这就形成了一种市场化的淘汰。因此,劳动力贬值的核心是企业在追求更高效率和性价比的人才,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而现在,这个问题或许更早地出现在了35岁,甚至30多岁的职场人身上。
市场上劳动力的构成存在一个金字塔结构,最下面一层我们叫做廉价劳动力批发市场,对应的就是普通打工人、职场人。这一层的特点是能力要求不那么高,工作内容不那么复杂,单位时间成本低,可以大量加班。所以,为什么在互联网企业里,我们更倾向于选择年轻人入职,因为到了30岁以上,他们通过加班来增加额外价值的空间就不那么大了。
中间一层我们叫做高端劳动力零售市场,他们可以面向企业,也可以是面向市场的,比如企业中的中高管或各类外包工作室。这类人才的能力要求很高,且能力类型需要具备很大的复杂度。复杂度越高,稀缺性就越强,同时单位时间内产生的价值也就越高,薪酬和酬劳也会相应提升。这些能力复合的人更有机会离开企业,自己去成立小型工作室或小公司,为大企业提供服务,或者直接面对终端市场产出价值,从而获得收益,免去了原来在大型企业里被分走的那部分。
在这个金字塔结构中,最上面的一层是劳动力的采购者,他们一般是企业的创始人、老板、企业家等。
那么,35岁危机的本质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没有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劳动力市场生态位的向上迁徙。那么,什么是有效的时间?应该从多少岁开始去做尝试呢?我认为越年轻越好,可能从18岁开始,甚至是在大学期间,就要有这方面的意识。很多人存在侥幸心理,他们聚在一起互相鼓气,说创业风险太高,不如在职场上安稳。但事实上,如果你在企业里打工,真正能成为高管的少之又少。如果爬不上去,你会发现身边的那些年龄比你大的前辈几乎没人能绕过现在的35岁危机。也就是说,创业失败的概率并不会比职场上被淘汰的概率高多少。这是一个简单的选择题,你很容易就能权衡其中的风险以及未来的回报收益。显然,创业或许是一条更有效的路径。
当然,创业需要提前准备,需要很多能力和认知的提升。我们就要直面这样的问题,去构建这些能力,而不是因为复杂和成功概率低就绕开它,选择一条看似稳定但长远来说必然会扼杀自己未来的道路。
你如果想要时刻保持竞争力,持续获得更大的财富,改变人生的境遇,实现目标,或许只能选择在职场时就用创业者的要求来打造自己。虽然创业很难,成功概率很低,但其实你并没有更好的选择和出路。当然,有的人选择进入国有体系,追求稳定,但这在我看来是一种相对偏消极的人生选择。
除了这条路径,职场的尽头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有两个选择:一是成为创业者,掌控全局;二是成为创业者的辅助者,成为事业中重要的一员,拥有股份及所有权。
能够成为创业者的人需要具备很强的从0到1的能力,包括感知市场、做战略定位、方向判断、商业认知、营销、产品能力,以及在重大选择面前的决策能力等。而成为一个创业者的辅助者,则需要有从1到100的能力,即在领导者定义了方向后,能够将其拆分落地,更好地实现和完善这个理想。
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他们在职业生涯的早期每天也在上班,但他们其实是在为创业做积累和准备。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薪水,而是为了在未来不再直接出卖自己的时间。记住,一个人真正的职业发展一定是构建自己的生产资料系统,获得相应的能力和资源,真正拥有一份自己的事业,这样才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
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人的职业规划,如果仅限于在职场上做短期的晋升和加薪规划,往往是贫穷的规划。因为绝大多数行业,如果你还处于廉价劳动力市场,那么你的有效使用年限可能就在35岁之前,甚至更早。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这一年龄可能会更早到来。
为什么普通打工人赚不到钱?因为他们的收入模式存在两个主要缺陷:一是同一时间内只能在一家公司上班,一份时间只能卖一次;二是对生产资料没有所有权,所以无论他们在公司平台上做出多少成绩,所有权都属于老板,他们只能分到短期利益中很小的一部分。一旦离职,他们在公司所有的成就就立刻与他们无关。因此,在职业发展中,优化收入模式至关重要。
记住,职业规划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考虑如何升职加薪,而是要构建自己的生产资料系统,拥有能够持续产生价值的资产。这个资产可以是一款产品,也可以是一套服务体系,它能在同一时间内被多次售卖,从而实现规模化收益。
接下来,让我们来谈谈如何实际操作。首先,你需要在年轻时就开始规划,尝试不同的领域和角色,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兴趣所在。其次,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包括产品能力、营销能力、管理能力等。这些能力将帮助你在未来构建持续产生收益的商业体系。
在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你需要关注不同的能力提升点。例如,在职业生涯初期,你需要注重逻辑思维和执行力的培养;在中期,你需要学会与人合作、沟通表达,以及获得更多人的支持;在后期,你需要关注行业洞察、商业认知以及领导力的提升。
为了更清晰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你可以尝试为三年后的自己做一份简历。在这份简历中,详细描述你希望自己在三年后达到什么样的职位、拥有什么样的影响力以及财富收入。然后,根据这份简历来反向规划你现在应该做什么、学什么。
最后,我想分享七点重要的职业发展建议:
- 成为一号人物:通过实战证明自己的实力和能力,拥有拿得出手的战绩。
- 加入好公司和好团队:与优秀的人并肩作战,建立信任并寻找未来能一起创业的伙伴。
- 建立外部影响力:在公司外部发表观点、参与行业研讨,提升自己在行业内的知名度。
- 不断试错:用勤奋加速成长,验证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 了解行业供应链:寻找痛点作为未来创业或发展的方向。
- 拥有外脑资源:与资深人士或行业专家建立联系,获取重要启发。
- 储备应急资金:为创业和职业发展中的空窗期储备足够的生存资金。
希望这些建议能对你有所帮助。记住,职业规划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祝你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